凤凰联盟

行业动态

凤凰联盟官网亳州谯城区大杨镇:“三招”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

  近年来,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紧密围绕乡村振兴,在发展产业、传承文化、推进治理上下功夫,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  做强主导产业。大杨镇辖区内粮食作物以小麦、玉米、大豆为主,经济作物以中药材和小辣椒为主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,推进土地流转,配套做好产销对接,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目前辖区内大力推进以全国种粮大户聂红伟为代表的订单农业模式,形成了以杨敏亮朝天椒种植合作社为核心的产销渠道。同时,大杨镇充分利用辖区内地产中药材种植规模广、面积大的特点,立足本镇区位优势,打造南片乡镇中药材交易市场,利用各村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,谋划建设仓储冷链、标准化厂房、烘干房等厂房项目,探索建立以中药材种植、加工、仓储、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,促进地产中药材产业升级。

  做大特色种养殖业。大杨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葡萄、草莓、桃、羊肚菌、多肉植物为主的种植业和以湖羊、肉驴、肉牛、肉兔、锦鲤为主的养殖业,鼓励规模化、多元化经营,探索“党支部+企业+基地+农户”运营模式,以乡村“小产业”凝聚振兴“大合力”,努力拓宽群众收入渠道。

 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。大杨镇积极实施“农业+”战略,积极推进农光互补项目,鼓励光伏板下种植适宜生长的中药材;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,大杨镇聂关村浩淼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和生态渔业养殖,形成了“水养鱼—鱼肥水—水肥菜”的优良生态循环系统,大杨镇孟王村养殖户孟凡伟探索出了一条“牛粪+小蚯蚓+蔬菜”种养业一体的生态循环新模式,大杨镇郭万村坤涛农牧家庭农场探索出一条“秸秆养牛、牛粪加工有机肥、有机肥种植大棚蔬菜”的农业循环发展新路子。

  建立完善文化阵地。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,也是提升群众精神文化风貌的关键平台。目前辖区内建有1所文化综合服务中心、1个镇级文化广场、1个镇史馆、凤凰联盟2所移风易俗大礼堂、2所“阳光驿站”等,各村均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农家书屋,大杨镇不断强化文化阵地建设,夯实乡村文化振兴基础。

  鼓励创作文化作品。支持鼓励民间文化能人以故事、歌谣、说唱、戏曲、谚语、绘画等文艺方式生动活泼地宣传阐释主流价值观,丁固村老年剧社自编自导的曲目,丁固大班会开展的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表演,韩老家村农民画家刘先保绘制的革命烈士董存瑞的画像,这些民间能人创作的文化作品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
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大杨镇深挖辖区内的好人好事、道德模范,组织开展“美丽庭院”“最美家庭”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评选工作,设置道德模范专题宣传栏,开展道德模范进乡村宣讲活动,邀请“中国好人”袁兴书、“安徽好人”刘兰芳、“谯城好人”卢洁入村宣讲,邀请抗美援朝老兵刘万一进机关、进校园宣讲,注重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尊重模范、学习模范,努力营造人人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。

  民声呼应·暖心走访“解”决民忧。大杨镇认真推进“民声呼应·暖心走访”工作,主动倾听民众诉求,及时回应民生关切,切实解决实际问题,密切了干群关系。

  议事协商会“议”出和谐。大杨镇积极搭建村民议事协商平台,聚焦基层群众急难愁盼,组织多元主体参与议事协商,共同出谋划策,让村民得实惠,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,实现村民从“旁观者”到“参与者”的转变,有助于形成“人人参与、共治共享”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
  文明积分制“兑”出文明。大杨镇积极推广“积分制”,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、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,践行村规民约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行为量化为积分,有效激发群众践行文明行为的积极性,推动乡村治理从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变,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。

  潮平岸阔催人进,风正扬帆当有为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,大杨镇将坚定不移发展产业,坚持不懈传承文化,持之以恒推进治理,奋力建设新时代美好大杨。(许明明)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皖B2-20080023

返回
列表
上一篇:凤凰联盟app和县开展4·15全民国家安全日宣传活动
下一篇:凤凰联盟官网太湖县百里镇开展“两癌”筛查为妇女健康保驾护航